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闪存行业新闻,闪存行业新闻报道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闪存行业新闻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闪存行业新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QLC颗粒成存储是发展的新趋势吗?
  2. 为什么有人说QLC闪存性能低、可靠性差?QLC闪存能用吗?
  3. 俄公开了核手提箱的内部空间细节,内行的美国不敢轻举妄动!这是什么情况?

QLC颗粒成存储是发展的新趋势吗?

经常关注手机市场的朋友们,不知道是否注意过这样一个现象:一般来说,各家的旗舰手机都会配备超出同期市场主流的存储容量,有的甚至还会提供进一步的升级选项。

典型地来说,2017年,绝大部分中高端手机都“标配”64GB的闪存空间,但是如一加5T、三星S8、小米MIX2等都提供“超大”的128GB版本,三星Note8、苹果iPhone X等甚至还有更大的256GB“皇帝版”。

闪存行业新闻,闪存行业新闻报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如果你是一名手机发烧友,看到这里或许已经会心一笑了。毕竟手机“容量大”和速度快之间,其实并没有什么关联——闪存的种类和实际读写速度才是影响更大的因素,emmc再大也不如UFS流畅,不是么?

但是,对于大部分小白来说,比起需要使用测试软件才能现原形的“闪存速度”,直观的容量显然是更容易区别手机是否“高端”的标准。而受到成本的制约,中档甚至中高档的“非旗舰”手机也的确不怎么爱配备大容量闪存——这就无形中给了用户简单识别手机是否高端的方法。看容量!比如说2017年,但凡配备256GB容量的手机,无一不是旗舰产品

那么,2018年,多大的容量才可以直接称得上“旗舰款”呢?如果你之前有看过三星出货512GB UFS2.1闪存的新闻,大概能想到今年的“皇帝款” 们会将512GB作为高端的标识——但是,这或许就不再靠谱了。

闪存行业新闻,闪存行业新闻报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鉴于当年TLC SSD首发时惹出了这么大的问题,其实QLC SSD发布的时候我就在想它别惹出什么幺蛾子就好,性能我是不指望了,现在Intel的660p发布有一年了,倒是没有啥大问题,然而性能我已经对它绝望了。

如果你光看Intel给出的660p规格参数的话可能只会觉得它只是一个慢一点的SSD而已,毕竟连续读写速度1800MB/s的SSD其实也不少见,然而机智的Intel只告诉了你SLC Cache内的写入速度,并没有告诉你用完后的速度QLC的原始写入速度。

Intel SSD 660p规格参数

闪存行业新闻,闪存行业新闻报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从规格表上来看这家伙性能其实还可以,而且每GB价格相当便宜,是不是很诱人呢?不过它和目前的TLC SSD一样都是使用SLC Cache来进行写入加速的,不然的话原始写入速度是要慢不少的,只不过现在QLC SSD的原始写入速度确实慢得有点惊人,所以660p直接相当大的SLC Cache来尽量避免缓存用尽而导致的速度暴跌。

对于当前SSD市场来说,闪存作为其关键的组成元素,一直都是行业和消费者最为关注的话题,无论是当年的MLC还是如今的TLC,都影响了整个固态硬盘行业的发展。

图片来自网络

  对于TLC我们都不陌生,TLC储存容量大,成本相比MLC、SLC低廉许多。并且,随着TLC闪存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厂商不断的改进算法以及优化主控, TLC SSD性能及可靠性方面得到大大改善,在加上成本更低廉,使得TLC SSD赢得广大用户的青睐。

  然而,在TLC闪存颗粒性价比优势的不断衰弱,颗粒内部电子数更多、使用寿命更低、价格成本更低的QLC闪存颗粒成为了整个存储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QLC的单位存储密度更大,是TLC的2倍,单颗芯片可达到256GB甚至512GB。但是,也因如此,QLC闪存的电压更难控制,写入速度更低,可靠、稳定性及寿命比TLC更差。面对这些问题,很多厂商表示会积极研发基于第二代LDPC纠错机制的全新主控,并会随着QLC颗粒的量产,不断优化主控机制,通过配合着LDPC纠错机制,确保固态硬盘产品的稳定和安全

图片来自网络

  总之,QLC虽说速度、寿命、稳定性等方面比TLC差,但是更便宜的成本、更大容量的优势是无法忽视的。未来,随着8K,AI等时代的来临,我们所要存储的数据也越来越多,这时候存储产品也将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现如今240GB等容量固态硬盘远远不够,所以,更大容量的QLC将更受各大厂商青睐。

为什么有人说QLC闪存性能低、可靠性差?QLC闪存能用吗?

NAND技术升级,估计不久后QLC将会替代TLC成为市场主流了。和老前辈SLC、MLC、TLC比起来容量更大了价格更低了,不过性能却更低了,寿命也更短,而且可靠性还未知。

△机翻镁光官方新闻公告。百度率先试用。

目前市面上的主流SSD基本都是TLC,在2017年占据总体的75%比例,市场每出售4块SSD有三块就是TLC类型的。虽然TLC比MLC、SLC更有价格优势,但容量和价格比例还是硬伤,而QLC正是奔TLC而来有望实现更低的价格更高的容量。

虽然这些厂商很早就推出了QLC,但其有可靠性低、寿命、错误率高、读写易受干扰等致命伤所以未能推进市场。随着技术推进,NAND厂商已经展示了96层堆叠的3D QLC闪存技术,堆叠设计也大大改进了致命伤。不过很多消费者还是如当初对TCL那般疑虑,SLC,MLC,TLC,QLC这一代不如一代是在开历史倒车吗?

特别是在耐用性和寿命上,MLC擦写最高能达到1万次PE次数(PE次数是一整块硬盘总容量擦写一次为1次PE次数,所以理论上容量越高寿命越长),TLC仅能达到最高1千次,QLC比TLC存储密度虽然提高33%,但擦写寿命只可以达到100~150次,寿命比TLC缩短最高近10倍。

东芝在2017年就展示了64层堆叠技术3D NAND QLC。同时东芝宣称,他们有技术让QLC拥有多达1000次左右的P/E次数,已经高于100-150次和TLC一致。并且***用96层堆叠后,QLC寿命将会再进一步提高。在可靠性上东芝使用了QSBC纠错技术,这种技术比普通的LDPC纠错技术纠错能力高达8倍,稳定性提高之外又额外增加QLC寿命。

那么随着QLC逐渐应用在消费市场,很多消费者又要开始对当初对TLC那般担忧一样担忧QLC了。如果QLC可靠性和寿命都能达到预期呢?相比现在1G还要1元钱或以上的SSD容量单价大大降低呢?达到8毛钱甚至5毛钱1G,那么会不会真香?

俄公开了核手提箱的内部空间细节,内行的美国不敢轻举妄动!这是什么情况?

谢谢邀请!

俄罗斯最近高调公开了核手提箱内部细节,明晃晃的向世界展示俄罗斯的核威慑能力,然而作为另外一个核超级大国美国,并没有对此做出表态,并非是不敢轻举妄动,而是出于对本国的核威慑能力的足够自信。

美俄是世界上拥有核武器数量最多,体系也是最健全,现役核弹和载具规模最大的两个超级核大国,在这一方面远超其它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但美俄在核威慑方面的能力还是有巨大差别的。

俄罗斯的核武器大多继承自前苏联,目前在现役核弹数量上比美国稍多,但体系完备上却严重的滞后美国,美国三位一体核威慑力量中,主力是海基打击力量,优势是攻防兼备!有全球布网探测、监视、拦截和攻击能力,而俄罗斯仅仅拥有数量优势,这还是俄罗斯多年倾注绝大部分国力和财力勉强维持的结果,为此,俄罗斯常规武器装备更新长达十余年停滞不前。仅仅在近几年才恢复一定的常规武器更新和士兵待遇提升。

因此,俄罗斯的军事大国地位主要是核威慑能力支撑的,而美国的军事大国地位却是全面体系优势,常规武器能力远超俄罗斯,这也说明美国每年军费支出占全球近一半不是吹得!

其实核手提箱并非什么核心秘密,不过是起到发布核打击命令的作用的钥匙而已,不同的是这个钥匙的抗干扰和加密性能比较突出罢了,美国根本不惜表露这种能力罢了,美国就是不展示,威慑能力也不会比俄罗斯的弱!

俄罗斯总统普京不论是工作、出访还是度***,身边总会有一名提着手提箱的军官对普京贴身跟随。这名军官之所以对普京寸步不离,是因为他手中提的就是赫赫有名的核手提箱。毫不夸张的说,这个箱子可以决定全人类的命运 。

根据俄罗斯媒体披露的消息,核手提箱里面存放的是发射核武器的密码。当俄罗斯遭遇到其他国家的核打击之后,总统可以利用这个手提箱里的装置发射核武器进行报复。

为了安全起见,俄罗斯的核手提箱一共有三只,分别由总统、国防部长、总参谋长分别掌管。不过只有总统下令,才能启动使用这些核手提箱。

核手提箱一直以来就是俄罗斯的最高机密,外界最多也只能看到核手提箱的外观罢了。俄罗斯为了庆祝战略导弹部队成立60周年,于是前不久首次对外公开了俄罗斯“核手提箱”的内部画面。

出于保密的考虑,俄罗斯此次对外公开的只是一张核手提箱的内部照片,这个核手提箱也是50年前早就被淘汰的型号。外界唯一具体知道的就是,核手提箱的发射按钮是白色的。

俄罗斯对外公开核手提箱内部画面的举动,在美国看来就是***裸的威胁了,毕竟全世界能让俄罗斯展示核力量威慑的也就只有美国了。

美国最忌惮俄罗斯的地方也是俄罗斯无比庞大的核武库,要知道俄罗斯现在保有6500枚左右的核弹头。要是这些核弹头都发射出来,这个力量足够把地球表面摧毁好几次。

俄罗斯对外展示自己的核力量,自然会让宿敌美国不敢轻举妄动!

各位读者大大,如果您愿意的话能不能点开我的头像,给我点个关注吖! 不方便的话,也谢谢您看我的回答!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闪存行业新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闪存行业新闻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