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有关滑动轴承的案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有关滑动轴承的案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必须有油楔以形成动压,保证进出油量相等;
3、 油的粘度合适,油量合适 。
形成滑动轴承动压油膜润滑要具备的条件:
1、 必须有油楔以形成动压,保证进出油量相等;
2、 推力盘对瓦块有相对运动以形成收敛油楔;
3、 油的粘度合适,油量合适 。
向轴承提供润滑剂是形成润滑膜的必要条件,静压轴承和动静压轴承是通过油泵、节流器和油沟向滑动轴承的轴瓦连续供油,形成油膜使得轴瓦与轴颈表面分开。
动压滑动轴承的油膜是靠轴颈的转动将润滑油带进轴承间隙,其供油方式有连续供油和间歇供油。
影响液体动压轴承的承载能力的因素: 通常影响滑动轴承承载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如宽径比、偏心率、 相对间隙等,而滑动轴承在不同工作载荷和转速的情况下,油膜承载力也不尽相同。 液体动压轴承的定义: 靠液体润滑剂动压力形成的液膜隔开两摩擦表面并承受载荷的滑动轴承。液体润滑剂是被两摩擦面的相对运动带入两摩擦面之间的。
液体动压轴承是一种靠液体润滑剂动压力形成的液膜隔开两摩擦表面并承受载荷的滑动轴承,工作原理是通过轴颈的旋转将润滑油带入摩擦表面,由于油的粘性(粘度)作用,当达到足够高的旋转速度时油就被挤入轴与轴瓦配合面间的楔形间隙内而形成流体动压效应,在承载区内的油层中产生压力,当压力的大小能平衡外载荷时,轴与轴瓦之间形成了稳定的油膜,这时轴的中心对轴瓦中心处于偏心位置,轴与轴瓦间的摩擦是处于完全液体摩擦润滑状态。
影响液体动压轴承的承载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如宽径比、偏心率、 相对间隙等,而在不同工作载荷和转速的情况下,滑动轴承油膜承载力也不尽相同。
相对间隙增大时,油膜厚度会先增大后减小,因此对于承载能力来说存在一个最佳的相对间隙,通常大约在0.002~0.0002毫米。
宽径比对于承载能力也有很大影响,宽径比越小,油从轴承两端流失越多,油膜中压力下降越严重,这会显著降低轴承的承载能力。
偏心率越小,容易出现失稳,产生油(气)膜振荡,使得承载力下降,易于发生破坏。
而工作载荷和转速应该与相对间隙和宽径比应该相配合,否则也会导致承载能力下降。
流程如下:
(1)剖分式滑动轴承安装。对开轴瓦、轴承座、轴承盖安装时应使轴瓦背与轴承座孔接触良好,如不符台要求应以轴承座孔为基准刮厚壁轴瓦,轴瓦剖分面应比轴承座剖分面高出△h,一般△ h= 0.O5~ 0.Im m 。
(2)轴承表面与轴承座之间接触面积,上瓦不得小于40 ,下瓦不得小于50 ,并且要求接触面积均匀,不允许下瓦底部与两侧出现间隙,一旦下瓦两侧有间隙,使轴瓦承受到压强增大,就导致很快磨损。轴瓦和轴承座之间的接触斑点应为1~2点/cm ,过少会导致轴瓦加剧磨损变形破裂。
(3)轴承与轴颈安装。安装轴承时,必须注意轴瓦与轴颈间接触角和接触点。轴瓦与轴颈之间的接触面所对应圆心角称为接触角,此角过大影响润滑油膜的形成,破坏润滑效果,使轴瓦很快磨损;过小会增加轴瓦压强,也会使轴瓦加剧磨损。一般接触角0—60~90。。轴瓦和轴颈之间接触点与机器特点有关,中等负荷及连续运转,2~3点/cm ,重负荷及高速运转的机器3~4点/cm ,要使接触角及接触斑点符合要求,就要进行刮研。先刮研下瓦,后上瓦,在轴颈上涂一层薄的红铅油,将轴放在轴瓦上,反正方向旋转备一次后取下,如发现印迹不均匀应刮研,轴瓦上有印迹之处即为不平之处,应刮削,反复多次,一直到轴瓦上的印迹分布均匀,符合要求为止。
(4)轴承间隙的调整。向心滑动轴承间隙有顶间隙、侧间隙。顶间隙可以保持液体摩擦,其数值大小与轴径、转数、油的粘度有关。一般控制在I/lO00d~3/lOOOd之间(d为轴直径)。侧隙的作用是积聚和冷却润滑油,形成油楔,其数值是变化的,越向轴的底部间隙越小,在轴瓦剖分面上,侧间隙约为顶间隙的一半。顶间隙的测量***用压铅法,测量时先取下轴承的上半部,并***用直径为1.5~2倍顶隙而长度为10n 40mm 的软铅丝,分别放在轴承颈上和轴承接合面上,然后放上轴承盖,均匀拧紧螺母,再用塞尺检查侧隙,塞尺塞进间隙长度不应小于轴颈的1/4。轴瓦接合面的间隙应是均匀相等的,然后打开轴承盖,取出压扁了的铅丝用分尺测量铅丝厚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有关滑动轴承的案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有关滑动轴承的案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932.myuym.com/post/27813.html